果洛州“三校联盟”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

    作者:上海青     更新时间:2025/04/10 14:03:17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在这春风有信、花开有期的美好季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热烈展开。此次活动是果洛州三校联盟语文学科以“传承经典 智慧教学”为主题的联合教研的一次校际推广,意义非凡。

  活动由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语文教研组主办,依托“两实践三反思”的教研模式,围绕“AI与经典的碰撞——智能时代的语文教学”主题,开展了以“传承经典,智慧教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师讲课比赛。活动聚焦古诗词鉴赏,深度融合AI技术,旨在推动教学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让语文课堂在科技赋能下绽放新光彩。

  在此次活动中,上海援青教师蒋红武作为三校联盟语文学科带头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蒋红武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前沿理念的深刻理解,在活动筹备初期,组织三校语文教研组长开展多次线上线下交流研讨会议,规划了语文联合教研整体构想,并耐心指导三学校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在集体备课环节,蒋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AI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细节,都给出了专业且细致的建议,助力三校教师们打造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四名语文教师在此次比赛中,借助AI赋能,积极重构课堂生态,进行了组内授课比赛。比赛围绕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望岳》两篇经典篇目展开课堂实践。通过集体备课、反复磨课、课堂展示、课后反思等环节,打造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课堂效果。

  在《望岳》的教学过程中,参赛教师崔永芳充分利用AI技术,指导学生运用 AI把杜甫先生“请进”课堂介绍写作背景。逼真的视觉化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杜甫创作时的情境,瞬间被深深吸引。在“品一品、诗人望”环节,崔老师让学生运用AI生成图片,学生们在朗读中身临其境感受到五岳独尊泰山的雄伟与高大。这一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受,直观体会到语文教学中侧面描写的独特魅力,让千年诗韵在AI的助力下焕发新生。

  初三教师明一阳执教《卖炭翁》时,同样巧妙运用AI技术。他运用AI生成唐代长安城3D模型,学生们化身记者穿越到大唐贞元年间,看到一位满脸愁容、蹲坐在系有红纱老牛旁的老人,仅凭单薄的衣服、泥泞的污渍和凌乱的头发,便能感知老人背后的故事,进而主动去采访被抢炭的老翁。这种极具代入感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此外,明老师还借助动作捕捉技术,模拟“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抢夺过程,将宫使趾高气扬、霸道凶残、仗势欺人的丑恶面目展现得淋漓尽致。AI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魏芬礼老师在总结会时强调:“今天,我们站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革命的交汇点上,共同探讨‘AI赋能古诗词教学’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AI技术,正是让千年诗词重焕生机的密钥。运用AI技术还原‘卖炭翁’的生存场景,感受‘独坐幽篁里’的声光影效,当‘忽如一夜春风来’的AI技术遇见‘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词之美,我们正在传承经典,智慧教学。”同时,魏老师着重指出,上海援青教师蒋红武老师的引领,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三校联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魏老师强调,要将“两实践三反思”作为教学的常规,让语文教研组以诗心铸魂,以科技赋能,在数字时代续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篇章。此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专场活动,作为三校联盟联合教研的校际推广典型案例,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有望推动整个果洛州语文教学在传承经典与智慧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