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援藏医生助力萨迦县医疗发展

    作者:上海徐汇     更新时间:2025/05/19 10:51:59  

  满载使命与期待的飞机稳稳降落在海拔近四千米的拉萨机场,徐汇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日前抵达目的地。初抵高原,气压骤变致使援藏医生的耳膜隐隐作痛,干燥空气刺得鼻腔发痒,但援藏医生们怀揣使命感,毅然奔赴海拔更高的萨迦县,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援藏医疗之旅。

  生理适应:挑战高反 勇毅前行

  尽管萨迦县中心医院院长王洋提前组织了全面的适应性准备,援藏医生初到萨迦县中心医院时,头痛、气短等高原反应症状仍十分明显。走廊里弥漫的酥油茶醇香,也无法驱散高反带来的眩晕感。王洋贴心地教导大家学习藏族同胞的生活节奏,放缓每一个动作。这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最高可达20℃,夜间却可能骤降至零下10℃左右,再加上氧气稀薄、气候干燥,援藏医生们花费近一周时间,才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

  科室初探:现状堪忧 挑战重重

  萨迦县中心医院整个内科仅有5名医生,尚未进行专业分科,专注消化系统方向的仅有一名医生。尽管上一批援藏医生已助力开展胃肠镜诊疗,但当地百姓对内镜检查接受度较低,医生至今完成的胃肠镜检查不足百例,距离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和治疗仍有较大差距。

  本地医务人员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缺乏一手经验。到岗首周,仅两位患者接受了胃肠镜检查,其中一位老年患者还是经过反复劝说才同意。所幸在肠镜检查中及时发现其直肠1.5厘米息肉,成功排除了癌变隐患。与上海群众主动体检的积极健康意识相比,萨迦县在提升医生诊疗水平的同时,亟需大力普及健康知识。

  王洋坦言:“萨迦县医院消化内科刚起步,内镜诊治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规范诊治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面对困境,来自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消化内科副主任田相龙决心以“理论+实操”模式为突破口,从基础操作规范教起,逐步提升本地医护能力。

  田相龙被任命为内科主任后,院长王洋要求其既要深耕消化内科专业,又要统筹内科全局管理,涵盖搭建科室架构、培养人才梯队、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等各个方面。一场内科发展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临危受命的思考:三管齐下破局发展

  针对内科发展的困境,援藏医疗队经过商议,执行破局计划:转变思路,从“等病人”主动变为“找病人”,加强与乡卫生院合作,构建医联体,开通绿色通道,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入县医院治疗;加强健康宣教,通过新媒体与线下活动,针对不同群体普及健康知识,同时组织义诊、开展免费体检;落实“一对一”带教机制,结合本地常见病开展理论培训与实操演练,通过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帮助本地医生提升技术,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

  通过一系列措施,本地患者对于胃肠镜的接受度显著提高,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也更加重视了。目前田相龙已成功完成6例胃肠镜检查,并且有一批相关疾病高危人群的胃肠镜体检已做好预约,大约60例。据悉,援藏医生团队将继续坚守在萨迦县,用专业与爱心,为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