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0米神仙湾哨所传来上海歌声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4/06/03 17:09:42  

  因为海拔太高,神仙湾哨所被称为“云端哨所”。诗意的名字却无法掩盖高寒缺氧的现实。这里的环境每年平均气温低于0℃,昼夜最大温差30多摄氏度,冬季长达六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的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了50%。正因为如此,除部队以外的文艺院团从来没有在这里演出过,上海轻音乐团是第一支来到这里的专业国有院团。

  在上海市援疆前指大力支持和协调下,上海轻音乐团的“百场轻音边疆行”文艺小分队于5月中旬抵达喀喇昆仑山脉的某部队驻地,攀登上位于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不仅用歌声为守护祖国边疆的士兵们带去温暖慰问,也收获了激动人心的澎湃力量。

  意外滞留和即兴演出

  由于突发的沙尘暴天气,小分队原定从浦东国际机场飞往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的航班,被迫改降在距离喀什380多公里的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导致他们在那里滞留了近两小时。然而,这次意外的滞留并没有打击到小分队成员的士气,反而上演了一场即兴演出,为滞留在机场的旅客们带来意外惊喜。

  “今晚我们可能无法抵达喀什,该在哪里过夜呢?”“我们的孩子一直在哭泣和吵闹,飞机何时才能起飞?”机舱内的旅客们有些焦虑,电话声此起彼伏。面对这样的场景,乐团党总支书记、团长董德平立刻与机组人员沟通:“我们是上海轻音乐团,前往喀什进行慰问演出。现在我们愿意即兴演出,让大家不再感到担心和烦躁。”

  当机组人员表示感谢和欢迎后,小提琴手夏文斌从行李架上取下小提琴,奏响《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奏。动人旋律在空中回荡,声乐演员李再耀和肖蕊也加入了进来,以二重唱形式演绎《我爱你中国》。随后长笛手卢梦珏的加入,为这场即兴演出增添了更多色彩。当演出结束时,旅客们鼓起掌来。

  “飞机上还有许多维吾尔族同胞,我为大家演唱一首新疆歌曲《一杯美酒》,怎么样?”面对声乐演员高山的提议,掌声十分热烈,原本哭泣的小朋友也停止了哭泣,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起来。当萨克斯手揭冰演奏起经典乐曲《回家》时,机舱内的气氛已经变得舒缓愉悦。此时,广播里也传来好消息:“各位旅客请注意,我们的飞机即将起飞,目的地是喀什机场。”

  移动排练厅与最高的舞台

  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脉,加勒万河谷中,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海拔近5400米的神仙湾哨所举行。这一站是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的“制高点”,也是他们向边疆卫士致以最高敬意的舞台。

  乐团的演员们都是第一次到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演出,一路上都在加紧排练,甚至海拔每提升几百米就要唱几句看看,不断调整着适应着。海拔2850米了,高山在新藏驿站练一曲《青藏高原》;海拔3800米了,李再耀来一段《我的太阳》,就怕海拔越来越高肺活量不够高音上不去。中巴车上索性成了演员们的移动排练厅,“守边关的战士们太不容易了!越接近边境线,我们想要歌唱的心越迫切。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一定要和战士们共同歌唱祝福祖国。”

  车辆沿着新藏公路不断攀升,窗外的风景从森林变为戈壁、冰川、雪山。随着海拔升高,氧气也逐渐稀薄,而要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进行声乐演奏表演,无疑也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经过20多小时的跋涉,上海轻音乐团的文艺小分队抵达了这片土地,来到了演出第一站神仙湾哨所。

  从哨所到营地,演员们带来一天两场演出,用专业和热爱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高原之上。5月19日上午,乐团小分队第一场演出在紧张准备中。乐团最年轻的成员、音响师李王耀顾不上吸氧,忙于调试音响设备,但是音量一直不上去。演出部主管唐慧杰纳闷:“人缺氧有高原反应很正常,难道音响也会缺氧高反?”好在带队的上海市援疆前指挥部泽普分指指挥长于翔很有经验。“由于海拔高,音响设备缺少氧气散热差,音响振动频率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声音上不去。”重新调试设备后,演出终于顺利进行。

  演出在小提琴、长笛二重奏《灯火里的中国》中正式开始。团员们努力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边吸氧边表演。主持人是董德平和声乐演员黄晓,两人都是原武警上海总队的退役军人。对驻守边疆的官兵无比敬佩的二人,深深地敬礼。官兵们也都回了标准的军礼,这一瞬间是穿军装的人最真挚的表达。

  黄晓演唱了乐团原创歌曲《叶尔羌河的声音》,她说喀喇昆仑山是叶尔羌河的发源地,战士们用生命守护边关的精神随着雪水流进英雄的河流,流向祖国大地,让英雄之河发光发亮。几位战士情不自禁伴随歌声翩翩起舞,气氛愈发动人。肖蕊的女儿知道妈妈要去慰问守卫祖国边疆的官兵,特地让妈妈带上大白兔奶糖,“一定要送到解放军叔叔手里”。当卢梦珏看到战士们的双手因山地高寒而冻伤累累,忍不住热泪盈眶。

  揭冰吹奏了一曲《亮剑》主题曲《中国军魂》,激起现场官兵的斗志;当李再耀演唱《强军战歌》时,官兵们全体起立,“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铿锵有力、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歌声回荡在祖国的边境线。

  氧气罐、小提琴和橘子

  在完成神仙湾哨所的演出之后,上海轻音乐团小分队马不停蹄地赶到海拔3800米的三十里营地。在高海拔地区一天内连续上演两场演出,是对演员们意志力和体能的一次重大考验。演员们都开玩笑说:“第一次在谢幕时,接到氧气罐的心情比接到鲜花更幸福。”

  乐团创作中心副主任、键盘演奏员杨宏彬,携手揭冰奏响他们一起创编的乐曲《金梭银梭致青春》。该作把乐团创始人朱逢博的代表作《金梭和银梭》和新疆歌曲《青春舞曲》巧妙结合,融入十二木卡姆非遗文化元素,格外动听。

  夏文斌没想到高原遇“知音”,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上尉郑博航也非常热爱小提琴,他们只排练了20分钟就同台演奏了乐曲《如愿》,还吸引女兵上台即兴伴舞。郑博航为和艺术家们同台演出激动不已,“学到了很多舞台表现和演奏技巧,今后可以充分发挥小提琴特长,带给大家欢乐。”

  演出结束后第二天,乐团演职人员们参观了英勇牺牲于中印边境的战士陈祥榕生前的寝室。这里,床铺保持着整洁与秩序,放着他的照片和生前最爱吃的橘子。班长介绍,现在晚点名的时候点到陈祥榕的名字,全体官兵会一起喊“到”。乐团演员们也都牢牢记住了英雄部队的四位烈士的名字——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战士肖思远、战士王焯冉。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说不完的心里话,没说一个“苦”字

  在喀喇昆仑山的怀抱中,文艺小分队与部队官兵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座谈会。官兵们表示,上海轻音乐团是第一支到神仙湾和三十里营区的地方国有院团,在艰苦的训练和执行任务之余,能够欣赏到专业表演,缓解了他们训练执勤的紧张和疲劳。从经典的轻音乐曲目到军旅题材的音乐作品,他们特别喜欢乐团与官兵共同演出的环节,音乐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让大家心灵相通。

  战士马彦龙说,上海轻音乐团不远万里来到神仙湾哨所,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大家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一天,“看到我们身后的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我觉得奉献是值得的。”战士普拉多杰最喜欢的节目都跟军队生活息息相关,不仅鼓舞了士气,也提醒自己“驻守精神高地、锻造忠诚品质,不负全国人民对我们的重托”。

  驻守边关的英雄事迹多得讲不完,而战士们从头到尾没有说一个“苦”字,战士们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满是信念和忠诚。乐团副团长王舜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位老班长说的话:“战死不是我的追求,死战是我的坚守。”边防军人的铮铮誓言,也震撼着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乐团主创们表示要努力创作更多好作品,唱出边疆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董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飞行几万里行程,攀登几千米高峰,是要把上海人民心中的深情和温暖送到边疆,而此行更大的收获是“要把对边疆军人的敬仰化作音乐的力量”。“我们更希望能为边疆地区培养音乐人才、多创作一些歌曲,能够传承红色基因、歌唱英雄、赞颂大美新疆、赞美美好生活,让我们的作品也能留在这里被大家传唱。”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关心和支持下,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从2023年启动后,当地老百姓好评如潮。记者获悉,2024年活动的目标是“百场演出,百场培训”,上海轻音乐团还将在喀什地区开展百场演出,范围涉及学校、社区、乡村、部队、医院、公安、福利院、旅游景点等一线基层单位。在进行演出的同时,乐团还要开展百场培训,为喀什四县培养一支留得住的人才队伍,用音乐的力量为边疆人民带去温暖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