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恺:传承“瑞金血液”援藏接力棒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4/07/25 16:10:55
人物小传:卿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援藏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对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有“以院包科”的援建传统。在沪藏两地多年共同努力下,当地血液科室发展稳步前进。今年,在卿恺医生带领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持续完善国内最大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数据库,并成功获批市级血液病质量控制中心。这种接力传承,是上海医疗援藏的承诺,也是卿恺奋力守护的骄傲。
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之难
65岁的藏族老人平措(化名)躺在病床上,他刚刚结束红细胞单采术的治疗。卿恺站在病床边,仔细观察。平措说,他感觉浑身轻松了不少。
平措患的是高原地区最常见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慢性低压性缺氧诱发红细胞过度增生,使得血流变缓、红细胞淤积以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并带来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缺氧性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脑梗塞、肺动脉高压、心肌梗塞从而危及生命。
在上海援藏专家指导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于全球高原地区首次引入血细胞单采仪,开拓性地运用红细胞单采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至今已有8年。目前累计开展红细胞单采术超过1300例次,获得很好的短期疗效。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不断完善,亦是瑞金医院血液科援藏的见证。2015年,首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瑞金医院血液科高晓东主任赴日喀则援建血液科工作。2017年,陈赛娟院士工作站在日喀则揭牌成立。2021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式独立,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独立血液病专科。
建国内最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数据库
红细胞单采术在日喀则取得成功,但远期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因此,随访复诊工作就很重要。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牧民来一趟医院很不容易。不少病人接受一次治疗后,感觉身体舒服了,后续就不再前来复查,随访工作很难开展。在前几批援藏医生工作基础上,卿恺把每名出院病人拉进微信群,群里还有当地血液科团队的其他成员。借助微信群开展工作,使病人出院而不断线。团队成员专人对接患者的时间与交通需求,创造便利条件保证患者持续接受随访。
打通随访环节,有利于积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大量长期数据。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团队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数据库。今年,在卿恺帮助下,团队获批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及日喀则市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此外,卿恺的两个徒弟张银银和李欢,通过数据库总结了613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疗效情况,投稿了一篇高水平SCI论文。
编汉藏双语科普图书《血液的故事》
进藏两个月后,卿恺遇到一名15岁的藏族女孩央拉(化名)。央拉入院时白细胞高达530×109/L,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确诊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卿恺在瑞金医院后方支持下,为她制定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最终使小姑娘转危为安。出院那天,央拉的妈妈向医生们献了哈达,并且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不停地道谢。那一刻卿恺百感交集,感觉这段时间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随着工作的深入,卿恺与当地医生合作越来越默契,感情也越来越深。卿恺与当地普布旺堆主任作为共同主编,编写了汉藏双语的科普漫画图书《血液的故事》,他还与本地医生一起,录制了多个高原血液病相关科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