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童天:授人以渔培育高原急诊力量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4/08/05 17:32:37
人物小传:倪童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援藏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急诊医生强调快速反应,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急诊医生倪童天在援藏期间主持开发了多个适应高原急诊医学需求的长期项目。即便援藏期满后,项目仍然能持续发挥作用。这种可持续的谋划也是援藏工作授人以渔的一种体现。
建立脓毒症早期预警系统
在日喀则广阔的乡村地区,人们保健意识淡薄,牙痛、外伤未及时治愈,引起脓毒症后病情急剧加重。由于症状复杂,医生往往要花费一些时间辨识病因。
脓毒症是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倪童天和急诊科同事的努力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起了脓毒症早期预警系统。
该系统基于患者的病历信息,将具有脓毒症潜在风险的患者标记出来。不论哪个科室的医生接诊,都会在电脑上接收到相应的提示信息。对于那些接受侵入性手术的住院患者,标记出脓毒症风险也有利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有了预警系统,对脓毒症的确诊和对症治疗得到提速。
倪童天的派出单位是瑞金医院。几年前,瑞金医院开发了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脓毒症快速精准诊断方法,并纳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倪童天将其应用到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的经验做法在日喀则惠及当地更多群众。
开展高山病诊治专项研究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每年急诊量3万余人次,危重病人数3000余人次,是自治区唯一能够独立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诊科。科室以高山病、危重症、创伤灾难和中毒为学科发展方向。来到日喀则后,倪童天思考如何从本地需求出发助力急诊科室的长期建设。
随着人们旅游、登山等活动的增多,高原性肺水肿成为一种常见疾病。患者也不仅仅是平原地区来此出游的人。现在交通发达了,日喀则市民群众去过海拔较低的地方之后,再回到高原,海拔骤降骤升也会得病。结合现有条件,倪童天带领科室团队,研究将高压氧舱治疗应用到高原肺水肿的早期阶段,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倪童天和瑞金医院的指导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还重点研究了利尿药物呋塞米在治疗高原肺水肿方面的效用。团队收集近6年来因高原肺水肿住院患者的详细数据,分析不同用法的呋塞米对高原肺水肿的效果,研究结果形成论文发表。
建设高原灾难生命支持培训基地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作为西藏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日喀则市急诊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今年4月以急诊与危重症教研室为骨干导师力量,完成了国家灾难生命支持(NDLS)课程培训认证,成为西藏首家国家灾难生命支持培训基地。这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级培训中心落地,西藏地区迈出了普及规范化灾难救援技能的重要一步。
援藏医疗队推行“师带徒”工作制,援藏医生要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倪童天援藏期间,通过项目化安排,为本地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搭建了载体。比如,灾难生命支持课程中,通过桌面推演和模拟灾难情景,演练了灾后应急、检伤分类、生化洗消的急救流程。基层急诊医生熟悉了在灾难中组建团队、搭建指挥中心以及选择个人防护设备等环节。
另外,倪童天和团队还多次前往日喀则市萨迦县中心医院,指导县级医院医护人员演练针对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的急救,在实战中检验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