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形战士”深耕“病案援藏”
作者:文汇报 更新时间:2024/08/14 15:42:04
人物小传:王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骨干医生,援藏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主任。
去年7月,雪域高原日喀则来了位“六边形战士”王卓,他自身专业是儿童血液病,援藏后负责的主要工作是病案统计。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他将上海的先进理念贯穿于病案统计工作中,同时在儿科临床一线,尤其是脊柱侧弯患儿康复方面留下了温暖而坚定的足迹。
高海拔区县,边吸氧边调研病案
自踏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那一刻起,王卓就深知,病案管理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开始,自己算半个外行、半个内行,所以,我主动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病案室保持密切联系,学习借鉴先进的病案管理经验。同时,在科室内部,带头在线学习课件、邀请外地专家授课,自我加压、敢为人先。”
面对当地病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现状,王卓迅速行动起来,优化了病案室的日常管理流程,还代表医院参加西藏自治区病案管理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以国考为导向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病案管理质控经验分享》的专题讲座。在他的推动下,2023年日喀则市病案管理质控中心会议成功举办,为全市病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树立了标杆。随后,他又成功策划并主持2024年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论坛医务管理分论坛,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促进自治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今年7月6日,小暑。他刚刚结束日喀则下辖区县的调研,他深知,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实效。“有的区县比市区海拔高,我们一边吸氧,一边抓紧时间干活,都习惯了。”
2023年11月,萨迦、拉孜、定日;今年4月,仁布、南木林;5月,亚东、康马;7月,拉孜、定日和定结……援藏一年来,王卓频繁奔走在日喀则各区县医院,深入调研指导病案管理质控工作,从病历终末质量控制到诊断、手术编码的规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为将来开展培训和考核提供方向。同时,他还与当地医生伦珠签订“师带徒”协议,通过每月2次的业务学习,不断提升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病案管理水平。
确保脊柱侧弯患儿在康复路上稳步前行
除了在病案管理领域的深耕细作,王卓还积极投身于儿科临床。每周一次的儿科门诊,他总是提前到岗,细致询问病史,耐心解答家长疑问,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柔的态度赢得了患儿及家长的信赖。
同时,他还发挥专业所长,坚持每月一次为儿科医护人员授课,分享最新的儿科诊疗技术和理念,为提升当地儿科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202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在日喀则义诊期间接诊了一位因脊柱侧弯而饱受痛苦的孩子。王卓来到日喀则后积极协调,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接受手术治疗,还制定了详细的术后康复和学习计划。
待孩子手术结束,王卓仍与上海医疗团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远程会诊为孩子未来一年的治疗康复计划提供指导,确保其能在康复之路上稳步前行。
王卓感慨,援藏经历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儿科门诊中,接触到比平原地区更多见的良性血液疾病,如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即使援藏结束,我们中心也一定会与西藏、日喀则保持紧密联系,助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提升,造福更多当地儿童。”